主题
- #聖經人物
- #感恩
- #人類的慾望
- #模仿慾望
- #社群媒體
撰写: 2024-05-03
撰写: 2024-05-03 17:16
在閱讀這本書之前,我不過是個追隨他人成就和財富的人。我沒有真正意識到我的慾望從何而來,以及為什麼這是個問題。我意識到,我的慾望源於與他人比較而產生的「模仿慾望」。
我渴望得到認可。這並不是我獨有的。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中,渴望獲得認可的尊重需求位列第四,就足以說明這一點。雖然它不如生理需求重要,但在當今社會高度發展、經濟活動成為核心的時代,我們無法忽視認可的需求。
我讀的《慾望與靈性》一書,以聖經的觀點詮釋和應用勒內·吉拉爾提出的模仿慾望。事實上,我之前從未聽說過勒內·吉拉爾,也不知道「模仿慾望」這個詞。直到現在,我才意識到吉拉爾和模仿慾望是如此著名。
聖經人物也是貪婪的存在/無論過去或現在,人類都是貪婪的存在
通過這本書,我了解到無論過去或現在,人類都是貪婪的存在,並且聖經中有很多人物都表現出模仿慾望。在該隱與亞伯、約瑟與他的兄弟、大衛等許多人物身上,我們都可以看到人類慾望的軟弱和罪性。
例如,大衛已經成為統治王國的君主,也有自己的妻子,但他卻貪圖自己忠臣的妻子,表現出貪婪的樣子。聖經人物並非完美無缺。他們也是人,具有罪的本性,無法克制貪婪的行為。
此外,十誡中包含「不可貪戀鄰舍的妻子」、「不可貪戀鄰舍的任何東西」等誡命,也表明我們心中充滿了慾望。如果我們不是如此貪婪的罪人,神又何必在十誡中禁止這些行為呢?人類的本性,無論時代、以色列還是我們國家,亦或是任何國家,都毫無二致。
他人的慾望也是我的慾望——模仿慾望
社交媒體的興起使我們更加陷入比較的生活。我們看到他人發佈的照片和文章,開始誤以為自己也必須擁有昂貴的物品、享用華麗的食物、前往美麗的景點。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些,就會認為自己過著失敗的人生,是一個無能的人。
從本質上講,這些慾望並非來自我的內心。即使我實現了別人的目標,從本質上也無法得到滿足。這是因為這不是我的慾望,而是模仿慾望。如果我們不試圖了解真正的自我、目標和本質,我們就只能繼續被別人的慾望牽着鼻子走。
我使用各種社交媒體,接觸許多人的消息,因此也懷有許多模仿慾望。我也想變得像他們一樣出名,渴望擁有影響力,希望得到認可,也希望可以去演講,希望別人主動找我而不是我去找別人,還想寫書,想賺比別人更多的錢,希望別人敬仰我的生活……我真是個可憐又軟弱的生物。
無法控制的人類慾望
俗話說,人心不足蛇吞象,我們不斷重複着同樣的錯誤,無法停止自己的慾望。例如,買了現代雅紳特後,又想買現代索納塔,然後是現代格蘭傑,最後甚至想買賓士。提升生活水準並非壞事,但如果只是因為想在別人眼中顯得光鮮亮麗,並以此獲得優越感,那不過是徒有其表罷了。
我自身也是如此。在訂購現代途勝混合動力車後,我仍然繼續觀看介紹其他車型的YouTube影片。還沒開過途勝,就已經在想下一輛車要買哪一款了。覺得手邊的筆記型電腦夠用了,但又開始覬覦更好的筆記型電腦,最終還是買了下來,真是貪婪。明明已經吃飽了,但看到家裡還有好吃的零食,就忍不住想再吃一點,真是貪吃。我實在難以控制自己。
將他人的慾望和我的慾望,以及當下的情況區分開來
人類的慾望無止境。問題是,我們連控制自己的慾望都很難,更別說將他人的慾望套用到自己身上,產生模仿慾望了。慾望會滋生慾望。雖然慾望很難控制,但它可能會導致憤怒和傷害,因此我們需要努力控制它。
特別是,我們必須將他人的慾望和自己的慾望區分開來。如果我的情況是這樣,卻因為羨慕他人的慾望而模仿他們,我的生活可能會因此崩潰。簡單來說,如果我的經濟狀況不如別人,卻想過和他們一樣的生活,還有什麼比這更愚蠢的呢?聖經中記載,模仿慾望導致人們拋棄他人,甚至犯下謀殺。
歸根結底,關鍵在於『做自己』。無論他人的慾望是什麼,我只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。我們需要學會知足,感謝當下的生活,找到值得感激的事情,並在小事中找到快樂,這樣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。我不比任何人差,我也有權獲得愛和尊重,我也有自己的優點。
沒有車可能會讓我不如別人方便,但可能有人願意載我,或者我也可以搭乘大眾運輸。因此,我感激身邊有願意載我的人,也感激自己擁有能與人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,感激自己出生在公共交通發達的韓國,感激自己有能力支付公共交通的費用。通過這種方式,我們可以控制慾望,並將其轉化為感恩。
我相信,將慾望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,而不是因為羨慕他人的慾望而盲目追隨,從而走上『做自己』的道路,才是幸福的人生。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