에코훈의 메아리

差異化 vs. 標竿學習

  • 撰写语言: 韓国語
  • 基准国家: 所有国家country-flag
  • 其他

撰写: 2024-05-29

撰写: 2024-05-29 22:39

在樂天利亞吃漢堡時突然想到的問題。


在智慧型手機發展及普及、數位轉型等因素下,我們正處於透過行動裝置提供線下服務的時代。因此,許多餐飲企業都透過應用程式接受訂單並進行外送。


樂天利亞透過名為樂天iTs的應用程式提供訂餐送貨服務。樂天iTs於2020年推出。那麼,在此之前,他們是否沒有提供此類服務呢?這引發了我的好奇。


另一方面,麥當勞自2014年起就推出麥當勞外送應用程式並持續營運。樂天利亞最終是否參考了麥當勞的作法?從表面上來看,這似乎是模仿了對方的商業營運策略。難道樂天利亞不能不追隨應用程式,而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差異化策略嗎?


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疑問,是因為我觀察到日本汽車產業的情況,儘管產業不同。日本汽車產業在電動車生產方面並不明顯積極。這是因為他們擁有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實力,並且銷售額也獲得了支持。


但最近,他們也表示將積極投資電動車生產。最終,他們還是從差異化策略轉變為效仿策略。


那麼,當產業結構發生變化、國際形勢發生變化、文化發生變化,某一家企業站穩腳跟後,效仿是否就成為必不可少的因素了呢?


或者說,在效仿之後,如果在服務、要素、設計等方面進行差異化,是否就能稱為差異化策略呢?


歸根結底,似乎存在著如何判斷何時是差異化、何時是效仿的問題。我覺得,判斷的依據取決於我們觀察哪個時間點和要素。我個人得出這樣的結論。


那麼,我們的服務應該在哪個方面採用差異化策略,在哪個方面進行效仿呢?雖然我不是商學院專業,但我認為從經營學的角度進行討論會很有趣。

评论0